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大眾關心的問題,微生物對食品的污染問題同時引起人們的關注。微生物在生產、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都有可能污染食品,一旦污染,便會大量繁殖,導致食品腐敗變質,引起食源性污染和食物中毒。為了防止此類中毒事件的發生,采取適當有效的食品微生物檢測方法,是避免和預防微生物食源性污染的重要手段。
我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在國內食品監管方面,建立了一批具有資質的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形成了“國家級檢驗機構為龍頭,省級和部門食品檢驗機構為主體,市、縣級食品檢驗機構為補充”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主要是用來檢測、檢驗和分析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根據食品安全檢測項目具體類別來劃分,將檢測儀器劃分為藥物殘留檢測儀、重金屬檢測儀、食品微生物及毒素檢測儀、食品添加劑檢測儀、食品接觸材料檢測儀等五個類別。
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檢測重視程度不斷加深,國內食品安全檢測儀需求增量空間將不斷加大。例如,2022年10月,國家發布《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提出,食品相關產品生產者應當通過自行檢驗,或者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檢驗機構對產品進行檢驗,形成并保存相應記錄,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或者銷售。
與傳統分析實驗室和儀器測量對比,食品安全檢測儀具備檢測儀器簡易、現場采樣短等特點,符合當下大眾對簡單方便的需求。更專業的食品安全檢測儀,可即時檢測農藥殘余、甲醛、亞硝酸鹽、二氧化硫、掛白塊、蛋白質、硼砂、過氧化氫、硝酸鹽、重金屬超標等。適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衛生行政部門、高等學校、科研單位、農業部官網、養殖場、屠宰場、食品和肉食品生產加工公司、檢驗檢測單位等相關部門,能夠有效的防止減少食品安全性發生的幾率。
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其中,2019年市場規模達834.9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增速放緩。預計2022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市場規模將達1204億元。
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行業市場現狀及前景展望
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人們食品安全意識增強,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市場快速發展。因精確度高、檢測時間短、速度快且檢測范圍廣,生物技術逐步在食品檢驗檢測領域被推廣和應用。
目前,對微生物、毒素、病毒、新型污染物的檢測,環境污染物的風險評估等技術的研發都是科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在不遠的將來,更多的新型快速檢測技術將會應用到實際生產及生活中,更好地為人類食品安全、公共衛生提供保障。
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乳品、肉類、水產、糧油及水果蔬菜等食品生產加工領域、對應的種養殖環節以及食品流通過程。從行業技術發展現狀來看,國內酶抑制技術、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酶聯免疫技術(ELISA)等食品安全快檢技術已較為成熟,檢測試劑、試劑盒和小型檢測設備已經在食品生產企業和監管部門得到廣泛應用。在新版食品安全法中,明確快速檢測方法可用于食品安全監督抽查檢測工作,快檢技術正逐漸成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技術手段。
為進一步發揮食品快速檢測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的作用,今年1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規范食品快速檢測使用的意見》指出,食品快檢可用于對食用農產品、散裝食品、餐飲食品、現場制售食品等的食品安全抽查檢測,并在較短時間內顯示檢測結果。鼓勵市場監管部門采購通過符合性評價或獲得認證的食品快檢產品。
食品安全檢測儀是一類檢測食品有無毒害物質的儀器設備,當前在國家對食品安全重視程度不斷加深以及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加大背景下,其市場潛力不斷凸顯。目前國內食品安全檢測儀企業主要有眾康生物科技、藍虹光電科技、云唐智能科技、天研儀器、三體儀器、海葒興儀器、達元食品安全、中科譜創科技等。
從參與公司的性質來看,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以國有檢測機構為主,據數據統計,國有檢測機構營業收入占到全行業營業收入的58%,民營機構占到7%,國內檢測機構合計比重達65%;外資檢測機構占35%。
隨著新型污染物增多,食品安全領域的生物檢測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或調整方向,目前,對微生物、毒素、病毒、新型污染物的檢測,環境污染物的風險評估等技術的研發都是科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在不遠的將來,更多的新型快速檢測技術及儀器將會應用到實際生產及生活中,更好地為人類食品安全、公共衛生提供保障。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行業報告是從事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行業投資之前,對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行業相關各種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評估項目可行性、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對策等,為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行業投資決策者和主管機關審批的研究性報告。以闡述對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行業的理論認識為主要內容,重在研究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行業本質及規律性認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