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規范自動氣象站傳感器市場,5月15日,全國壓力計量技術委員會氣象分委員會發布了《自動氣象站風速傳感器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稿,并面向全國的計量機構、科研院所等單位企業征求意見。儀器商可積極參與,為行業發展提出寶貴意見。
據悉,本規范由遼寧省氣象裝備保障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和浙江省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共同起草制定。規范的制定將為研究自動氣象站風速傳感器的計量特性和其輸出數據的準確性提供必要技術手段。
科學、專業、適合的規范能夠有效促進行業快速發展,對此,本規范編寫過程中參考了JJF1059 -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JJF 1431-2013《風電場用磁電式風速傳感器》等規程或規范。另外,本規范在編寫的過程中引用JJF1094-2002《測量儀器特性評定》、GB/T 33691-2017《杯式測風儀測試方法》、QX/T23-2004 《旋轉式測風傳感器》等國家規程或規范。
實際上,自動氣象站技術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近日,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極地氣象研究室(簡稱極地室)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超低溫自動氣象站在南極試驗成功。這標志著我國成為繼澳大利亞和美國之后,第三個有能力在南極超低溫地區開展連續自動氣象觀測的國家。新型氣象站為分析研究極地天氣和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基礎,為我國實現全球觀測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
氣象自動站的創新將更加有效地促進大氣監測。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和措施,不斷創新測量儀器,讓改善大氣質量成為國家主導的更為精準、科學的一項工作。就儀器自身發展而言,核心技術始終是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在此基礎上,行業標準的完善修訂,科學專業知識發揮的強心劑作用,將為我國建立良性持久發展的自動氣象站市場秩序提供堅實的基礎。